民间故事: 古井被填, 五岁孩童说村子有大祸, 应验后他说赶紧道歉
豫南有个青柳村,村口老槐树下,一口古井幽幽泛着水光。井水清冽甘甜,养活了村里几代人,老辈人都说,这井连着地下的龙脉,动不得。
村西头木匠张有财,前些年发了家,一心想盖座气派的宅院。可宅基地的位置,偏和古井撞了。张有财眉头一皱:“这破井占着地,填了!”村里人纷纷阻拦,张有财却嗤笑:“都什么年代了,还信这些鬼话!”
三日后,几辆牛车拉着石块泥土,哗啦啦倒进井里。老槐树的叶子“簌簌”往下掉,井水翻涌着黑水,发出“咕嘟咕嘟”的声响,像是在呜咽。张有财叉着腰大笑:“看,能有什么事?”
当晚,村里李寡妇家五岁的儿子小石头,突然从床上坐起,眼神呆滞,声音却异常沙哑:“古井怒,灾祸至,青柳村要遭大祸了……”李寡妇吓得浑身发抖,连忙捂住儿子的嘴。
这话却像长了翅膀,传遍了村子。张有财听说后,不屑地啐了一口:“小娃娃懂个啥!”可第二天一早,怪事就来了。村头王老汉家的牛,好端端地突然发疯,冲进了池塘,淹死了。
紧接着,村西的稻田里,刚抽穗的稻子一夜之间全枯黄了。更可怕的是,村里接二连三地有人病倒,上吐下泻,药石无灵。张有财心里也发毛了,可嘴上还硬:“不过是巧合!”
没几日,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倾盆而下。山洪顺着山坡呼啸而下,眼看就要冲进村子。村民们慌作一团,哭喊声响彻云霄。这时,小石头又说话了:“古井消气,灾祸才停,快去道歉!”
张有财腿一软,跪在地上:“我糊涂啊!都怪我财迷心窍,填了古井!”他带着全村人,冒雨来到老槐树下,摆上供品,点燃香烛,对着被填平的古井磕头如捣蒜:“井神息怒,饶了我们吧!”
说来也怪,众人刚磕完头,暴雨竟然渐渐小了。山洪在离村子不远的地方,转了个弯,往别处去了。可村民们的灾祸还没结束,病倒的人越来越多,村里人心惶惶。
有个胆大的年轻人提议:“既然是古井发怒,不如把井挖开?”张有财第一个响应,带着人扛着锄头、铁锹就去了。挖了大半日,终于挖到了井沿,可井水乌黑发臭,还飘着死鱼。
就在这时,小石头又开了口:“要请出井神,需用三牲祭祀,再用七十二担清水,洗净井水。”张有财二话不说,立刻去买了猪头、公鸡、鲤鱼,又组织村民挑来清水。
祭祀完毕,村民们一桶一桶地往井里倒清水。说来神奇,倒到第七十二桶时,井水突然变得清澈见底,还隐隐泛着银光。当晚,那些病倒的人,竟然都开始退烧,呕吐腹泻也止住了。
经过这场灾祸,张有财像变了个人。他出钱修缮了古井,还在旁边立了块石碑,上面刻着“井神保佑”四个大字。村里人也都长了记性,再也不敢对古井不敬。
可小石头却从此变得沉默寡言,问他怎么知道这些事,他只是摇头。有人说,小石头是被井神附身了;也有人说,他是天生的灵童。不管怎样,青柳村的人都对他多了几分敬畏。
几年后,张有财家道中落,可他从不抱怨。他常对人说:“我这是遭了报应,能保住性命,已是万幸。”而小石头渐渐长大,成了村里最受尊敬的人。谁家有个头疼脑热、疑难杂症,都爱找他问问。
每当夜深人静,村里人路过古井,仿佛还能听见井水轻轻流淌的声音,像是在诉说着那段往事。老人们说起这个故事,总要指着古井,语重心长地对孩子们说:“人啊,不能忘本,更不能不敬天地。”
青柳村的故事,就像古井里的水,一代传一代。它告诫着后人,世间万物皆有灵,切莫因一时贪欲,坏了祖辈的根基。而那份对自然的敬畏,也在岁月的长河中,深深扎根在每个人的心里。